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何謂『社區精神』?》專輯:對他人慈善、富有同情心、寬恕與和解、感恩與欣賞、散播希望、推廣好客的生活方式、實踐謙遜之心、倡導正義、耐心(經受考驗)、表現出寬容與接納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25/8/31)

      德蕾莎修女:「並非人人都能成就大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一些小事」;聖雄甘地:「找到自我的最好方法,就是忘記自我,為他人服務」;納爾遜·曼德拉:「生命中重要的,並非我們曾經活過。我們為他人的生活帶來了什麼改變,才決定了我們生命的意義」。這些名言,在某種程度也體現了「社區精神」或「靈性資產」。這兩者對許多人(尤其是變革推動者或行動者)來說,可能是一項深刻的精神追求或畢生的志業。然而,美國著名詩人-卡明斯曾說過:「在這個竭盡全力讓你像其他人一樣的世界裡,成為除了你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這是最困難的事情」。因此,本文介紹的主題,包括「社區精神」的定義、「社區精神」與靈性和超越感、「社區精神」或「靈性資產」的實踐範例(如對他人慈善/富有同情心/寬恕與和解/感恩與欣賞/散播希望/推廣好客的生活方式/實踐謙遜之心/倡導正義/耐心-經受考驗/表現出寬容與接納)。「社區」,是一個瞬息萬變的工作場域,如同《薛西弗斯的神話》中所描述的那位“荒誕英雄”,很多時候今天的努力,明日可能化為烏有,但「社區」工作仍是極具吸引力的。我們更需要時時保持充沛的能量,與「社區」成員一同行動,創造改變的契機,直到未來彩虹升起那一刻!!

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何謂『社區』?》專輯:定義的源起與擴充、社區和社會的區別、東方相關社區詞彙、社區的兩種類型、具指標性的社區實例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25/8/27)

       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社會學家-瑪西亞‧佩利‧埃弗拉特曾說過:“研究「社區」,就像用手指舀起果凍一樣。你或許能抓到一些,但總會有更多從你身邊溜走”,這句名言描述了「社區」的複雜性和難以捉摸的本質。站在『社區心理學』的觀點,如此多樣性的意涵未必是件壞事,其能夠讓「社區」概念有不同層面的創造性探索機會。因此,本文介紹的主題,包括「社區」定義的源起與擴充、「社區」和「社會」的區別、東方文化國家(日本、中國和臺灣)接近「社區」的詞彙、「社區」的兩種類型、具指標性的「社區」實例(如德國南部奧格斯堡的福格社區、德國北部胡蘇姆附近的奧爾登斯沃特社區、美國芝加哥的羅伯特·泰勒公共住宅、德國萊比錫西郊格呂瑙的東德時期組裝式住宅、丹麥奧胡斯海濱區的冰山公寓、丹麥哥本哈根的蒂特根宿舍樓)等。他山之石,臺灣理想的「社區」願景,未來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