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社區科學』的過去.現在.未來》專輯(X):『人工智慧』(AI)的「方案評估」應用─發展進程、定義與概念、『科學』觀點、SWOT分析、應用實例、倫理議題和未來方向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25/6/29)

     『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AI)之父-艾倫·圖靈曾說過一句名言:「我們只能看到前方很短的距離,但我們可以看到那裡有很多事情要做」。『人工智慧』的最新發展正在徹底改變各個專業領域的相關實務,如果「評估」人員未能利用新科技帶來的機遇,「評估」領域將面臨生存風險。因此,本文介紹的主題,包括『人工智慧』的發展進程、定義與概念、『科學』觀點、SWOT分析、應用實例、倫理議題和未來方向等內容。AI對於「評估」專業領域的巨大衝擊,不會在遙遠的未來實現,它已經是正在發生的進行式了。而我們要向下一代的專業人士/學生傳授什麼?還是那些傳統的由上而下、專家權威、菁英觀點、便宜行事、虛有其表、蕭規曹隨、機械式思考嗎?!

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社區科學』的過去.現在.未來》專輯(IX):「方案評估」和『科學』之間的關係─「評估」的歷史演進、「方案評估」的定義/目的/哲學觀/邏輯、「結果」和「影響」評估的區別與實例、「獲得結果」(GTO)的責信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25/6/26)

      「評估」的概念已經存在了悠久的歷史先例。遠在西元前2000年開始,中國人就為他們的文官建立一套大型的職能評估系統。《聖經·舊約》中的《但以理書》也以教育「方案評估」的故事做開頭。「評估」一詞的定義也會隨著其實施的“脈絡”而有所差異,目前有多達60個相關術語,而沒有一個確切的統一含意。美國社會方案和政策科學研究的創始人之一-卡洛·魏斯曾說過一句名言:「本世紀最吸引人的想法之一,是科學能夠為社會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科學』和「方案評估」之間有重疊(*交集)的關係,而且有充分的理由認為「評估」是屬於「科學性」的。因此,本文介紹的主題,包括「評估」的歷史演進、「評估」與「方案評估」的定義、「方案評估」和『科學』之間的關係、「方案評估」的目的/概念分支(*評估理論樹)/『科學』哲學觀/研究方法與應用趨勢、「方案評估」的邏輯模式、基於「結果」的「評估」作法、「結果」和「影響」評估的區別與實例、「效能」和「 功效」的區別、「獲得結果」(GTO)的責信方向等內容。能夠鑑往知來,就可以避免許多錯誤或推知未來的變化,尤其現今正值「人工智慧」(AI)掀起了「運算革命」的新潮流,更有利我們邁向「成果導向」的責信新時代。

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

《『社區科學』的過去.現在.未來》專輯(VIII):捕捉「社區」脈絡的『科學』方法─多層次模式(MLM)、地理資訊系統(GIS)、社會網絡分析(SNA)和集群分析(CA)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25/6/20)

      我們都互相聯繫,就像一張看不見的網。但『哲學』思維中最普遍的謬誤,可以追溯到對「脈絡」的忽視。儘管有些『社區科學』家經常將「脈絡」納入其考量的理論、模式和架構,但傳統上似乎不太可能在工作中運用「脈絡」分析方法。馬斯洛曾說過一句名言「如果手上只有一把錘子,你往往會把任何問題都看成釘子」,因此本文介紹的主題,包括『社區科學』中的傳統統計方法、「脈絡主義」和『社區科學』、「脈絡主義」的統計方法與範例:多層次模式/地理資訊系統/社會網絡分析/集群分析、邁向『社區科學』方法論的跨學科一致性等內容。一位優秀的『社區科學』家需要三樣東西:一個感興趣的現象、一個理論和一套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為了使我們的研究和實務工作有意義並帶來真正的改變,我們需要確保使用符合我們價值觀的工具,這樣一來才能夠真正捕捉到社區「脈絡」的全貌。

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

《『社區科學』的過去.現在.未來》專輯(VII):彌合『科學』與實踐之間的差距─『預防科學』新典範、「以社區為中心」模式、推廣和實施的「互動系統架構」(ISF)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25/6/15)

       人類的思想是他最大的盟友和敵人。而且,在「社區」介入中,敵人是介入者和所有作為他們介入對象的人。只要敵人被面對並認真對待,那就是對『科學』的道德。本文介紹的主題,包括生活本身就是肥皂劇、『公共衛生』的美夢和「社區實踐」的現實、『預防科學』的主流典範─IOM預防介入的研究週期、『預防科學』是必要的但還不夠、以「社區為中心」模式來彌合『科學』與「實踐」之間的差距、推廣和實施的「互動系統架構」(ISF)等內容。正向的社區變革是可以發生的,而且確實會發生的。但端賴研究者與資助者、實務者及社區成員是否能攜手合作,如此才有機會發展全面的『社區科學』大未來。

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

《『社區科學』的過去.現在.未來》專輯(VI):生態效度、心理政治效度、社區研究和行動的綜合生態模式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25/6/11)

       荷蘭作家-亞歷山大·海耶爾曾說過一句名言:「當一朵花不開花時,你修復了它生長的環境,而不是花的本身」。然而,在過去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心理學』在研究設計中優先考慮「內在效度」,而不是其他型別的「效度」。但『心理學』實驗中出現的過程,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過程?因此,本文介紹的主題,包括「生態效度」的源起與發展、「生態效度」的定義/背景和區別、「生態效度」的科學哲學觀、「生態效度」是「心理政治效度」的必要伴隨物、「心理政治效度」的價值觀、社區研究和行動的綜合生態模式、「綜合生態模式」的範例(物理環境領域)、實現「心理政治效度」和「生態效度」的複雜性與挑戰等內容。毫不奇怪的,『心理學』家對「個人」層面的關注遠多於其他層面,儘管「組織」和「社區」層面的壓迫、解放和安適對心理行為有著明確而重要的影響。你投入助人工作的熱情是什麼?你想改變世界嗎?有沒有讓你興奮或難過的話題?我們想在不反思自己行動的情況下度過一生嗎?實現「心理政治效度」和「生態效度」的研究與行動,雖然不太容易,責信也可能會讓自己生活變得艱難,但這是我們追求靈性和價值驅動生活的合理期望,亦是『心理學』領域發揮更大社會影響力的難得機會。你願意以一生時間的承諾參與在社區研究和行動之中,來推進『社區科學』嗎?!

2025年6月6日 星期五

《『社區科學』的過去.現在.未來》專輯(V):『社區科學』的定義、特徵,以及與『心理學』領域的交集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25/6/6)

      『社區科學』是“一鳥在手不如百鳥在林”,如同『科學革命的結構』作者-托馬斯·孔恩所言:「擁抱新典範的科學家並不像解釋者那樣,更像是戴著反轉鏡片的人」。『社區科學』可以為『心理學』領域創造新的立足點嗎?還是目前在進行研究時所做的事情?這是需要釐清並進一步加以探究的。本文的主題,包括『科學』的定義、『社區科學』的定義、『社區科學』的九大特徵、『社區科學』與其他「科學」的關係、『社區科學』和『心理學』領域的交集等內容。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的地球」,然而『人類科學』或『心理學』相關領域創造「新立足點」的樂觀態度,卻與當今大多數學術文章的方式和內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社區科學』這個“新”領域對他們有什麼價值?在研究實踐上會遇到什麼侷限性?

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社區科學』的過去.現在.未來》專輯(IV):「科學哲學」的定義與演進,以及對『社區科學』研究實踐的影響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25/6/3)

     「科學哲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它關注『科學』的基礎、方法和意義。如同一位探索未知領域的冒險家,「科學哲學」可以引領我們穿越『科學』複雜性的迷宮,提供寶貴的指引和洞見。而『社區科學』,則是透過跨領域的「科際整合」,以合作研究、實證方案解決社區的問題,推進社區優先事項,謀求社區最大的福祉。其哲學觀包含著關於現實本質(「本體論」)、知識主張的論證(「知識論」)以及知識如何建構(「方法論」)的隱性理論。這些隱含的理論會影響研究的概念化和實踐,並開拓或限制了研究的可能性。因此,本文的主題包括何謂「科學哲學」、「科學哲學」的歷史演進(前現代→現代的→「實證主義」的源起與發展→「邏輯經驗主義」的興起與衰退→「脈絡主義」作為「邏輯經驗主義」的當代替代方案→「規範性自然主義」創造一個中間位置→「科學實存主義」提供有關「真相」確實是可能的答案→「視角/觀點主義」對客觀的「真理」最終並不存在的看法引起共鳴)、『社區科學』研究實踐的四種建議等內容。是時候讓我們所有人走出壁櫥(出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