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美國社區心理學家從事政策工作的借鏡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11/6/15)
        最近一週,全美大部份社區心理學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生或實務工作者都聚集在芝加哥,參加兩年一度的學術盛會,其中不少來自世界各國相關人士。當然,從事政策研究或實務的社區心理學家也不會置身事外,特別舉辦一場政策的會前工作坊。



        這次工作坊的主辦單位請到堅強的講師陣容,例如Brad Olson(國立路易斯大學), Lenny Jason(帝博大學), Christopher Corbett(獨立政策研究者), Judah Viola(國立路易斯大學), Beth Shinn(范德堡大學), Jon Miles(獨立政策顧問)Steven Howe(辛辛那提大學),這些專家學者在很短時間分享其不同政策主題的相關經驗及重要看法。此對於有意未來從事政策工作的後進,將有很大的激勵與引領作用。




        美國真正從事政策工作的社區心理學家雖然不多,但有諸多歷史淵源及價值傳承。其參與的議題也非常廣泛,包括人權、司法、醫療(健保)、遊民、貧窮、兒童、婦女、家庭、軍隊、氣候變遷等範疇。並且懂得如何善加運用社會運動、立法遊說、組織諮詢、政策研究、倡導等有效策略來達到政策改變之目的。針對聯邦、州、地方(市、郡)等各級政府政策,甚至國會或NPO組織、志願服務等第三部門,皆有一些參與。
        社區心理學家從事政策工作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強調次級系統改變(secondary order change)賦權、由下而上批判、小贏(small win)、社區同盟、能力建立、方案評估等原則。因此,社區心理學家比較能夠對政策產生實質的改善作用,更間接影響廣大民眾的健康、快樂與幸福。






        在美國從事政策工作同樣會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Shinn教授就提到跟行政官僚打交道有如"與怪物在跳華爾滋一般"

        但無論如何,美國有其提供給政策研究與實務生涯的良好環境和條件,能夠支持一批專業人士以政策為終身志業。因此,台灣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期望國內欲投入社區心理學這塊領域的人,應有更多的使命感與宏觀視野,不斷地增加專業知識及實務能力,願意長期真正耕耘與無私奉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