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從工作中看到多元機會」:社區研究與實務工作經驗分享 (III)





作者:謝蕙春 (日期:2004/09/25)

        在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就讀時,由於主修社區諮商的緣故,因此畢業前到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全時實習就變得理所當然。另外也因為自己熱愛和社區民眾接觸,讓我發覺對社區心理衛生工作的情感與熱情是一位社區助人專業者最珍貴的寶貝!最後,我如願地將自己所熱愛及學習的社區諮商理論,在實務工作中實質的運用與發揮!以下即是我在心理衛生中心實習的經驗分享。


        在學習各種不同的相關諮商課程中,幾乎都會提到如何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因此也都會去探討每次治療的基本架構,可見其重要性;但是,社區的實務工作中,其治療的基本架構,卻比實際上課程的理論,更添加了其他的變數,包括晤談的時間及頻率、晤談的地點及佈置、晤談的費用及收費方式等,皆是突破之前的框架,似乎不再那麼拘泥原本就存在的架構;因此,在社區機構工作,面對社區民眾時,其實都需要有比較大的彈性。

        面對社區民眾問題的複雜,因此社區心理衛生工作需強調「預防教育」、「方案評估」及「危機處置」等能力,此等對社區的助人者而言,是頗具挑戰性;另由於社區民眾的多元性,除了擁有基本的晤談技巧外,更需要去考量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尋求民眾的承諾及各種因應機制;因此,身為社區機構的助人者,可能皆需要擁有更多的能力與支持系統,但也因為如此,才會得到更多的喜悅!

        此外,在心理衛生中心的助人者,其身分不僅是心輔員,還都身兼數職,但每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任務,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並配合時間做任務的調整,直到自己的工作到一定程度時,就是達成任務;因此社區的心理衛生工作是一項擁有自主權的,除了要為「自我」負起責任外,也強調需與他人協同合作,以俾使任務順利地完成。這和一般所接觸到的學校輔導工作似乎也存在一些差異。

        我喜歡從事社區的工作,換句話說,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學習以「彈性」及「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物;透過和民眾的接觸,助人者提供賦權(empowerment)的想法,增進社區民眾改變自我的力量並允許他們停留等待,並促使嘗試行動,促發轉變的勇氣,這對一位社區的助人者而言,才是真正達到任務!

        每個接觸到的民眾對我而言,都是最好的老師,雖然人的身體受限於外在環境,但也讓我學習到人生不斷勇往直前的珍貴一面─心靈的自由都取決於自己。因此,我期待自己,不管是否在專業領域或實際生活面向中,都能擁有「彈性」及「勇氣」去面對生活中的任何困頓。


  本文發表於台灣心理學會43 屆年會之《心理專業在社區心理衛生服務領域的多元參與機會及未來教育訓練的思考》小型專題研討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