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

《『社區心理學實務』的「社區服務方案設計」》專輯(VI):「SMART+C」目標、成功策略和甘特圖─方案的有效原則和無效原因、方案的意外後果、總目標/目的vs.具體目標、設定「SMART+C」目標、發展成功的策略、規劃期程(製作「甘特圖」)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25/11/12)

      被譽為『美國心理學之父』的威廉·詹姆士曾說:「想法的唯一含意,在於其可能的後果」。這句話也適用在「社區服務方案設計」的初始階段,例如設定具體目標、發展成功策略(服務或活動)、規劃期程等步驟,而這些構思的嚴謹度又跟最終/終端的預期產出、結果或影響緊密關聯。因此,本文介紹的內容包括方案的有效原則和無效原因、方案的意外後果、總目標/目的vs.具體目標、設定「SMART+C」目標、發展成功的策略、規劃期程(製作「甘特圖」)等。愛爾蘭劇作家/倫敦政經學院聯合創始人-喬治·蕭伯納有一段名言:「唯一行事理智的人是我的裁縫師,他每次見到我時都會重新測量我的尺寸,而其餘的都繼續使用他們的舊尺寸,並期望我適合他們」。這印證了「預防」方案不能只是複製,之所以能成為「最佳實務」,每一次施行都必須有真正的創新,並且需要立基於真知灼見。


 方案的有效原則和無效原因 

       「預防」方案有效嗎?這個問題的簡短答案是肯定的,它們確實如此。但是,與關於心理治療「效能」(efficacy)的研究一樣,『預防科學』的研究已經超越了“它有效嗎?”的基本問題。對於複雜的問題,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對誰有效、在什麼條件下以及解釋其效果的機制是什麼”,這些明確的答案是就「預防」方案、政策和資金做出合理決定的先兆。因此,美國幾位『社區心理學』家總結了以下關於「預防/促進」方案的十大有效原則(Kloos et al., 2021):

 方案的意外後果 

       持續進行「評估」是相當重要的,不僅因為它為持續的方案創新提供了資料數據,而且還因為即使是最佳設計的方案也可能會產生「意外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有時甚至是“負面”的後果。方案作為有益介入的這些意外相關有害後果被稱為「醫源性效應」(Iatrogenic effects)。其一開始看起來令人興奮和充滿希望的想法,或者即使它們在某些方面或某些情況下是有效的,但它們在其他方面可能無效甚至有害。除非我們特別去尋找或探究,否則這些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可能永遠不會被看到(Kloos et al., 2021)。

 總目標/目的vs.具體目標 

      方案的「總目標/目的」(goals)和「具體目標」(objectives)是什麼?不可避免的是,一個方案是否實現了歸因於它的某些總目標/目的」和「具體目標」將是將是「評估」工作需要解答的關鍵問題。因此,兩者之間的區別至關重要(Rossi et al., 2004)

     方案的「總目標/目的」跟方案的整體「使命」(mission)有關,通常以廣泛和相當抽象的術語陳述。例如,一個針對無家可歸者的方案可能以「減少都市轄區的無家可歸者」為總目標/目的」。雖然很容易理解,但這樣的總目標/目的」太模糊了,無法確定它是否已經實現。「減少無家可歸者」是5%、10%還是100%?「無家可歸者」是指只流落街的人,還是包括那些住在收容所或臨時住房的人?出於評估」的目的,必須將廣泛的總目標/目的」轉化為“具體”的陳述,具體說明要處理的情況以及一個或多個“可衡量”的成功標準。評估者通常將可衡量”的特定成就具體陳述稱為方案的具體目標(Rossi et al., 2004)

      四種技巧對編寫有用的具體目標」特別有幫助:(1)使用強而有力的動詞。(2)只陳述一個目的(purpose)或宗旨(aim)。(3)指定單個單個最終/終端產物。(4)指定預期實現時間(Kirschner Associates, 1975)(轉引自Rossi et al., 2004)

    「強動詞」是一種行動導向的動詞,它描述的是將要發生可觀察可衡量的行為。例如「增加健康教育教材的使用」是一個以行動為導向的陳述,涉及可以觀察到的行為。相比之下,「促進更多地使用健康教育教材」是一個較弱、不那麼具體的陳述(Rossi et al., 2004)

      寫出明確「具體目標」的第二個建議是只陳述一個宗旨目的。大多數方案將有多個「具體目標」,但在每個「具體目標」中指應概述一個目的。陳述兩個或兩個以上目的預期結果的「具體目標」可能需要不同的實施和「評估」策略,這使得「具體目標」的實現難以確定。例如,“為孕婦開設三個產前班,並提供外展輸送服務,每個班可容納25名婦女”這一說法造成了困難。因為該「具體目標」包含了兩個宗旨─提供產前課程和外展服務。如果一個宗旨實現了,但另一個宗旨沒有實現,「具體目標」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Rossi et al., 2004)

       指定單個最終/終端產物結果,是有助於實現有用「具體目標」的第三技術。例如,“透過與城市紀念醫院分包,為孕婦開展三個產前課程”的陳述包含兩個結果,即三個課程和分包合約。最好分別說明這些「具體目標」,特別是因為其中一個是「高階目標」(*開展三個產前課程),這部分取決於實現「低階目標」(*建立分包合約)(Rossi et al., 2004)

       一個明確的「具體目標」必須有單一的宗旨和單一的最終/終端產物結果。例如,“與醫療保健機構建立溝通”的陳述表明了宗旨,而不是期望的最終/終端產物結果。什麼構成了溝通的證據─電話、會議、報告?未能指定明確的最終/終端產物會使「評估」難以進行(Rossi et al., 2004)

      參與編寫和評估具體目標」的人需要牢記兩個問題。首先,閱讀具體目標」的人會發現與預期目的相同嗎?第二,有哪些可見的、可衡量的或有形的成果可以證明具體目標已經實現?目的宗旨描述了將要做的事情;最終/終端產物結果描述了完成後將存在的證據。這是保證你“一眼就能辨認出來(Rossi et al., 2004)

      最後,指定預期實現「具體目標」的時間是有用的。由於“儘快”的模糊性,“儘快建立一個無預約診所”的陳述不是一個有用的「具體目標」。指定一個預定日期更有用,或者在特定日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指定一系列的預定日期──例如,“在3月1日至3月30日之間的某個時候(Rossi et al., 2004)   

 設定「SMART+C」目標 

※圖片來源:「Funds for NGOs」網站

      「意識目標和意圖與任務表現之間的關係」,是『心理學』中一個長期被忽視的研究主題。據Locke(1968)研究顯示:(1)困難「目標」比容易的「目標」能帶來更高的績效水準(產出);(2)具體的困難「目標」比“盡力而為”這樣的「目標」能帶來更高的產出;(3)行為意圖調節選擇行為。該理論也認為,「目標」和意圖是激勵措施對任務績效影響的中介因素。這也是『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的源起。其核心思想是,設定可衡量明確的「目標」比設定模糊且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更能帶來更好的結果。

※圖片來源:「Teamflect LTD」網站

      「SMART」理論是更快設定和實現「目標」的最佳方法之一。「SMART」是一個首字母縮寫詞,分別代表:具體的(Specific)、可測量的(Measurable)、可實現的(Achievable)、實際的(Realistic)、有時限的(Time-bound)。Nagy和Fawcett(n.d.a)進一步提出「SMART+C」模式,主要增加具有挑戰性的(Challenging)。這是方案規劃階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為了獲得結果,我們需要闡明我們想要的結果。以下重點在於簡介制定有助於實現你的願景和使命的「具體目標」(Nagy & Fawcett, n.d.a)

一、何謂「目標」?

    「具體目標(objectives)是方案的具體可衡量結果。此「目標」指定了何時完成多少工作。例如,一項旨在促進對長者照護的社區倡議相關幾個目標之一可能是:「到 2024 (*何時),能夠報告他們每天與關心他們的人(*何者)接觸的長者數量增加20%(*多少)」。

    「目標」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它們是:

  • 過程目標─這些「目標為實現其他「目標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或實施。例如,該小組可能會採取一項改善社區住房的綜合計劃。在這種情況下,透過計劃本身就是「目標
  • 行為目標─這些「目標著重於改變人們的行為(他們所做的和所說的)以及他們行為的產物(或結果)。例如,「社區」改善小組可能會制定一個「目標,增加房屋維修的數量(*行為),並減少窗戶破損或用木板封住的房屋(*結果)
  • 社區層面的成果目標─這些往往是許多人「行為」改​​變的產物或結果。他們專注於「社區」層面的變革,而不是個人層面的變革。例如,同一鄰里群體的「目標可能是增加居住在「社區」中擁有充足住房的人口比例,作為「社區」層面的成果「目標

      重要的是要明白,這些不同類型的「目標」並不是相互排斥的。大多數團體將制定所有三個類別的目標。而「目標」應該是「 S.M.A.R.T. + C

  • 具體的─也就是說,它們告訴我們到什麼時候(例如,到2025)要實現多少(例如,10%)要實現什麼(例如,誰的行為或什麼結果)
  • 可測量的─可以收集、檢測或獲得有關「目標的資訊。
  • 可實現的這些目標實現起來是可行的
  • 與使命相關─你的組織清楚地瞭解這些「目標如何與集團的整體願景和使命相吻合。
  • 定時的─你的組織已經制定了實現「目標的時間表(其中部分在「目標中明確說明)
  • 具有挑戰性的他們擴展團隊的「目標,以實現對「社區」成員重要的重大改善上

二、你為什麼應該制定「目標」?

      為你的方案制定「目標」有很多充分的理由,它們包括:

  • 基準來顯示進展。
  • 已完成的「目標可以作為一個標記,向你的組織成員、資助者和更大的「社區」展示你的方案所取得的成就。
  • 制定「目標可以幫助你的組織專注於最有可能產生影響力的舉措。
  • 讓組織成員朝著相同的長期「目標努力。

三、你什麼時候應該制定「目標」?

      你的社區組織應在以下情況制定目標」:

  • 你的組織已經制定(或修改)其願景和使命宣言,並準備在規劃過程中邁出下一步。
  • 你的組織的重點已經改變或擴大。例如,也許你的組織的使命與護理和臨終關懷有關。然而,你最近意識到了新的資源,可以積極影響那些因親人去世而深受影響的人的生活。如果你的組織要申請這項新撥款,它顯然會擴展你目前的工作,並且在你制定行動計劃時需要「目標
  • 該組織想要解決「社區」問題、創建服務或進行「社區」變革,這需要:

  1. 數年才能完成─例如,你的兒童健康組織可能希望增加完成高中學業的學生比例,這項任務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
  2. 許多人的行為改變─例如,你的組織可能正試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你的「目標之一可能是增加你所在「社區」從事體育活動的成年人數量。
  3. 多層面的方法─例如,對於像藥物濫用這樣複雜的問題,你的組織可能不得不擔心解決相關問題,例如獲得毒品、可用的戒毒康復服務、吸毒後的法律後果等,以及降低盛行率(*吸毒的頻率或程度)

四、你如何設定「目標」?

       因此,一旦你的組織決定確實希望制定目標,你將如何做到這一點?讓我們來看看將幫助你定義和完善組織的流程。

(一)定義或重申你的願景和使命宣言

       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檢視你的組織所制定的願景使命宣言。在你確定你的目標之前,你應該有一個符合它們的“大局”。

(二)確定要進行的更改

       寫出現實目標的關鍵,是瞭解需要發生哪些變化才能完成你的使命。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包括:

  • 研究你所在領域的專家認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對於許多「社區」問題,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有用的想法,即需要發生了什麼才能看到真正的進展。這些資訊可以透過當地圖書館網際網路州和國家機構全國非營利組織大學研究團隊獲得。
  • 與當地專家討論需要發生什麼。你可能希望與之交談的一些人包括:

  1. 你組織的其他成員。
  2. 當地專家,例如其他類似組織的成員,他們對你試圖改變的問題有豐富的經驗。
  3. 變革的推動者,或有能力為解決方案做出貢獻的人。變革推動者可能包括教師、商界領袖、教會領袖、當地政治人物、「社區」成員和媒體成員。
  4. 改變的「目標對象,即每天遇到問題或難題的人,以及其行為導致問題的人。改變他們的行為將成為你「目標的核心。

  • 討論你自己組織的後勤需求,成功滿足「社區」需求。在你的組織正在研究社區需要發生什麼來解決對你來說很重要的問題的同時,你還應該考慮你的組織需要什麼來完成這一目標」。你需要一個行動計劃嗎?額外資金?更多的員工,還是對額外的員工進行更多的培訓?這些資訊對於制定我們在本文前面討論的流程目標」是必要的。

       在規劃過程的這個階段,你不需要對上述問題給予硬性且快速的答案。作為此步驟的一部分,你應該制定一個一般列表,列出需要發生的情況,才能做出你想要看到的改變。

(三)收集有關要解決的問題的「基準線」數據

       一旦你的組織對想要實現的目標有了大致的想法,下一步就是制定有關要解決的問題之「基準線」數據。它是告訴你問題有多大的事實和數字;它提供了關於在你的社區中存在程度的具體數字。

     「基準線」數據可以顯示社區中問題的發生率(*新案例數)。例如,“馬洛特縣的青少年懷孕率為每千名少女就有12.3人懷孕”。此類數據還可以揭示問題的普遍程度(*現有案例數/盛行率)。例如,“在傑斐遜縣,35%的青少年自陳說,他/她們在上次發生性行為時沒有使用避孕藥具”。

     「基準線」數據也可以衡量社區對問題的態度。例如,“馬洛特縣65% 的居民不認為青少年懷孕是社區的重要問題”。

  • 為什麼要收集「基準線」數據?

      此資訊很重要,因為基準線」數據為你的組織提供了數字;你可以衡量自己取得了多少進展的起點。這些資訊不僅在最初請求財務(或其他)援助時很有幫助,還可以幫助你展示你的組織在其發展週期後期所做的事情。

       因此,在你的組織成立的早期,你可以向資助者證明你的社區確實存在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需要解決(如“馬洛特縣的青少年懷孕率是喬治亞州最高的”)。然後,當在你的社區倡議活動後期被問及“你做了什麼?”,你就可以回答:“自從我們的聯盟成立以來,馬洛特縣青少年懷孕率下降了35%”。果你不收集(或獲取)「基準線」數據,你就無法證明你做了多少

  • 你如何收集這些資訊?

        收集「基準線」數據有以下兩種基本方法:

  1. 你可以收集自己的「基準線」數據,以獲取與你的特定問題相關的資訊。收集這些資訊的方法包括使用調查問卷個人訪談
  2. 你可以使用已經收集到的資訊。例如,公共圖書館市政府社會服務機構當地學校城市衛生部門可能已經有了你想要的統計數據,特別是如果另一個組織已經在你的「社區」中就類似問題開展了工作。

(四)決定你的組織要完成的“現實”「目標」是什麼

       一旦你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以及問題到底有多大,是時候需弄清楚你的組織能完成多少工作。你是否有“資源”來實現你在第二步中考慮的所有目標」?你能在多大程度上來實現這些目標」?

       這些問題很難回答。對於一個新組織來說,很難知道它可以合理地期待完成什麼工作。例如,如果你試圖提高兒童疫苗接種率,你的組織能否在三年內將其提高5%,或在一年內提高20%?你如何做出這些決定?

       不幸的是,沒有簡單的答案。你的組織需要好好看看其“資源”,並與那些不僅瞭解什麼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能的專家交談。例如,你可以詢問做過類似事情的組織成員,或你的主題領域的研究人員,他們認為什麼是有意義的

       請記住,你正在試圖設定既可實現具有挑戰性的「目標(objectives)在這兩種特質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是很困難的,而且你可能不會總是能做到恰到好處。然而,研究經驗應該可以幫助你越來越接近這個整體目標(goal)

(五)為你的組織或倡議設定「目標」

      考慮到所有這些資訊,你的組織可以設定一些可行要求較高短期整體目標(goals)具體目標(objectives)。請記住,後者是指具體的可衡量的結果。這些行為結果過程的變化必須能夠被追蹤測量,以表明改變已經發生。

※注意事項:通常,社區倡議或組織的目標是由其主要資助機構設定或影響。無論外部影響如何,每個「社區」倡議都必須決定它將承擔哪些問題,以及哪些目標將決定其組織的成功。

      你組織的「目標」(objectives)清單應達成以下所有「目標」:

  • 包括所有三種類型的「目標」─衡量行為變化的「目標、「社區」成果以及衡量規劃過程重要部分的「目標
  • 包括具體的「目標」─說明何時會發生多少事情。例如,“到2025年,12-17歲女孩的少女懷孕率將下降30%”。
  • 它們應包括所有「SMART+C」標準─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討論的那樣,這意味著它們應該是具體的(Specific)可測量的(Measurable)可實現的(Achievable)相關的(Relevant)定時的(Timed)具有挑戰性的(Challenging)

(六)審查你的組織所設定的「目標」

       在你最終確定目標之前,你組織成員可以再審查一次這些目標是有意義的,並且可能還要求組織外部的人員也審查它們。你可以要求組織中未參與開發過程的成員審查你的工作。你可能還想瞭解當地專家、變革目標和變革推動者的想法,和/或其他社區從事類似工作的人員相關想法,以檢視你所開發的內容。你可以要求審查者的評論:

  • 你的每個「目標都符合SMART+C的標準嗎?
  • 你的「目標清單完整嗎?也就是說,是否有遺漏的重要「目標
  • 你的「目標合適嗎?你的任何「目標是否有爭議性?如果是這樣,你的組織需要決定是否準備好應對可能出現的風暴。例如,一個試圖減少愛滋病在其「社區」中傳播的方案,可能會決定為吸毒成癮者提供乾淨的針頭是他們希望努力實現的「目標;但這很可能會給該組織帶來困難。這並不是說組織不應該將此作為「目標,但他們應該在清楚瞭解「後果」的情況下這樣做

(七)使用你的「目標」來定義你組織的「策略」

       最後,一旦你確定了目標,你就可以為下一步做好準備:制定使這些目標成為可能的「策略」。一旦你的目標完成,並且讓組織成員和團隊外的重要人員感到滿意,你就可以繼續制定成功的「策略」了。

 發展成功的策略 

一、什麼是「策略」?

     「策略」(strategy)是一種描述如何完成任務的方式。它不像「行動計畫」那樣具體(「行動計畫」會告訴何人做什麼何時做);相反,它試圖概括地回答「我們如何從這裡到達目的地?」這個問題我們是想乘火車?飛機?還是步行?。好的「策略」會考慮現有的障礙資源(如人力、資金、權力、材料等)。它也與倡議的整體願景、使命和目標保持一致。通常,一個倡議會運用多種不同的「策略」——提供資訊、加強支持、消除障礙、提供資源等等——來實現其「目標」。「目標」概述了倡議的宗旨—實現願景和使命的成功標準。相較之下,「策略」則提出了通往成功的路徑(以及如何前進)。也就是說,「策略」幫助你確定如何在具體的行動中實現你的願景和目標(Nagy & Fawcett, n.d.b)

二、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

     社區倡議的策略應符合以下幾個標準:

       該策略是否:

  • 提供整體方向?策略,例如提昇經驗和技能或增加資源和機會,應指明“總體”方向,而不是規定某種狹隘的具體方法(例如,使用特定的技能培訓方案)。
  • 充分利用資源和機會?有效的策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優勢,例如人們的行動意願、自助互助的傳統和社區自豪感。同時,它也應抓住新的機遇,例如公眾對社區安全的日益關注,或商業社區中同步開展的經濟發展措施。
  • 最大限度地減少阻力和障礙?當倡議旨在完成重要目標時,阻力(甚至反對)在所難免。然而,策略不應成為反對者攻擊倡議的理由。有效的策略能夠吸引“盟友”,並有效阻止反對者。
  • 惠及受影響人群?為了解決問題,策略必須將介入措施與受益人群聯繫起來。例如,如果該倡議的目標是幫助人們獲得體面的工作,那麼其策略」(提供教育和技能培訓、創造就業機會等)是否惠及了目前失業的人?
  • 這些策略是否有效地推進了該倡議的目標」?綜合來看,它們是否有可能對該倡議的目標和宗旨產生影響?如果策略是減少失業等問題,這些策略是否足以提高就業率?如果目標是預防藥物濫用等問題,那麼導致風險(和保護)的因素是否已充分改變,從而減少酒精、菸草和其他藥物的使用?

三、為什麼要發展「策略」?

       發展策略其實是一種集中精力、明確完成任務方式的方法。透過發展策略,你可以獲得以下優勢

  • 充分利用資源和新興機遇。
  • 有效應對阻力和障礙。
  • 更有效率地利用時間、精力和資源。

四、何時應該為你的倡議發展「策略」?

       發展策略是「VMOSA」(願景、使命、目標、策略和行動計畫)流程的第四步。發展策略是明確目標和實施變革以實現目標之間至關重要的一步。策略應該始終在採取行動之前制定,而不是在行動之後才決定如何做。如果沒有清晰的行動方案,團隊的行動可能會浪費時間和精力,並且無法抓住新出現的機會。策略也應該定期更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包括新的機會和團隊努力可能遇到的阻力。

五、如何發展「策略」?

       如果以虛構的「降低風險聯盟」(RTR)為例,該聯盟致力於降低社區青少年懷孕的風險。我們將深入了解該聯盟發展策略的過程,以便更好地解釋策略的參與者、內容和原因。

       就像你之前撰寫願景和使命宣言以及設定目標的過程一樣,發展策略也需要集思廣益並與社區成員進行交流。

(一)舉辦一次與組織成員和「社區」成員的腦力激盪會議

      記住,人們在輕鬆友善的環境中才能發揮最佳水準。你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營造這種氛圍:

  • 讓會議成為一個所有成員都感到自己的想法被傾聽和重視,並且可以公開提出建設性批評的地方​​。為了幫助實現這些目標,你可以發布一些“基本規則”,讓大家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基本規則”可以包括:

  1. 每次只允許一人發言。
  2. 不要打斷他人。
  3. 尊重每個人的想法。
  • 如有需要,可攜帶風扇或暖氣設備,確保大家感到舒適。
  • 如果會議超時,請成員互相護送回家或前往停車場、地鐵站或公車站。
  • 提供茶點。千萬不要低估自製食物、飲料和其他小點心的作用。

       RTR聯盟曾在組織成員之間舉辦過腦力激盪會議。他們邀請了當地青少年、家長、教師、諮商師、教會成員和其他社區領袖參加「聽取意見的會議」(listening sessions)。這些傾聽會議旨在幫助發展降低青少年懷孕風險的策略。自製餅乾、水果和咖啡讓參與者感到賓至如歸。

(二)檢視(確定)你倡議的「標的群體」和「變革推動者」

  • 你的變革「標的群體」包括所有經歷(或面臨)你倡議所關注的問題或挑戰的人口群。請記住要做到包容性,也就是說,要涵蓋所有受該問題或挑戰影響的人,以及所有其行為或不作為導致該問題或挑戰的人。例如,像RTR聯盟這樣的組織會希望將所有青少年都納入潛在的變革「標的群體」,而不僅僅是那些看起來特別容易受到傷害的青少年,以及他們的行為或不作為可能會產生影響的家長同儕教師
  • 你的「變革推動者」包括所有能夠為解決方案做出貢獻的人。對RTR聯盟而言,「變革推動者」的例子可能包括青少年教師諮商師青少年的家長立法者以及其他人士

(三)回顧你的願景、使命和「目標」,確保你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回顧你的使命、願景和「目標」,有助於確保你的所有策略都與您先前工作中表達的「宗旨/整體目標」保持一致。

(四)共同集思廣益,為你的倡議制定最佳「策略」

      以下問題清單可作為你團隊制定最有效策略的指南:

  • 有哪些資源資產(assets)可用於幫助實現願景和使命?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它們?
  • 存在哪些障礙或阻力可能會阻礙願景和使命的實現?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或克服這些障礙或阻力?
  • 潛在的「變革推動者」願意為實現使命做出哪些貢獻?
  • 你是想減少現有問題,還是更應該在問題出現之前就加以預防(或降低風險)?例如,如果你試圖減少青少年性行為,你可以考慮將一些策略調整到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因為對他們來說,性還不是一個個人問題;或者,為了促進學業成功,你可以與年齡較小的孩子合作,因為他們仍然擁有充分的學習和學業成功潛力。
  • 你的潛在策略將如何降低問題的風險(例如,年輕女孩受到年長男性的性壓力)?這些策略將如何增強「保護因子」(例如,同儕的支持;獲得避孕藥具的途徑)?
  • 哪些潛在策略能夠影響整個人口群和整個問題?例如,讓青少年與關心他們的成年人建立聯繫,可能對幾乎所有青少年都有益處,無論其收入水平或過往經歷如何。此外,僅僅是一項策略,例如只影響「社區」的某個部分(如學校或青少年組織),通常不足以改善現狀。務必確保你的策略能夠對整個問題產生影響。
  • 哪些潛在策略能夠觸及那些面臨特定風險的族群?例如,早期篩檢可能有助於重點關注那些心臟病或癌症風險較高的人口群;以及那些有學業失敗或吸毒史的群體,以便確定哪些人群需要重點關注並提供支持和其他介入措施。

(五)檢視你提出的「策略」是否完整、準確,以及是否有助於實現願景、使命和「目標」

 規劃期程(製作「甘特圖」) 

一、「甘特圖」的源起和發展

       第一幅「甘特圖」(Gantt Chart)是由波蘭工程師-卡羅爾·阿達米茨基(Karol Adamiecki)於1890年代中期設計的。阿達米茨基在波蘭南部經營鋼鐵廠,他對管理理念和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約15年後(1910~1915年),美國工程師和管理顧問-亨利·甘特(Henry Gantt)設計了自己的「甘特圖」版本,並在西方國家廣為人知並流行起來。因此,亨利·甘特的名字也與這類圖表緊密相連。他大力倡導『科學』管理方法,並致力於整合這些理念以提高生產力和效率。「甘特圖」的誕生源於將計畫整體進度可視化的需求——它提供了一種快速查看工作狀態和時間安排,並將其傳達給其他人的方法(Gantt.com, n.d.; Folaron, 2023)。


       最初的「甘特圖」是一個簡單的長條圖,顯示每個任務的“開始”和“結束”日期。任務在圖表上的位置顯示了其在特定時間點的計畫狀態。最初,「甘特圖」需要費力地手繪;每次計畫發生變更,都需要修改或重新繪製圖表,這限制了其實用性。然而,如今隨著電腦和專案管理軟體的出現,「甘特圖」的創建、更新和列印變得輕而易舉。它也開始包含更詳細的訊息,例如任務依賴關係任務持續時間(*期程)資源分配。目前,「甘特圖」已廣泛應用於各個行業在追蹤其相關計畫的進度,並被公認為成功進行計畫管理和任務完成的重要工具(Folaron, 2023; Gantt.com, n.d.)。

※圖片來源:「Gantt.com」網站

二、如何創建「甘特圖」?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